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与循环经济模式
摘要
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建筑废弃物的产生量逐年增加,对环境造成了严重负担。循环经济模式为建筑废弃物的处理提供了 新的思路,通过回收利用和资源化,实现建筑废弃物的减量化、再利用和无害化。本文旨在探讨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与循环经济模 式,分析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的现状、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,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。
参考
[1] 兰聪,卢佳林,陈景,等 . 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发展分析 [J]. 商品混凝土,2017(9): 23-25.
[2] 薛翠真,申爱琴,刘波,等 . 建筑垃圾复合粉体材料对混凝土强度及抗渗性能的影响 [J].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17,40(1):71-76.
[3] 黄修林,卞周宏,黄绍龙,等 . 基于建筑垃圾再生复合微粉的混凝土性能对比分析 [J]. 混凝土,2017(8): 128-131.
[4] 赵刘阳,陈腾,刘冬雪,等 . 用城市建筑垃圾制备透水混凝土研究 [J].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,2018(6): 93-96.
[5] 熊枫.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改性与再生混凝土性能的研究 [D]. 重庆:重庆大学 [A],2017.
[6] 李乐继.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热工性能试验及节能研究[D]. 重庆:重庆大学 [A],2017.
[7] 魏小凡,张潇,向文浩,等.建筑垃圾制粉取代砂制备干混砂浆 [J]. 四川水泥,2018(2):
新加坡艺博科研学术出版社致力于保障作者的版权和所有信息,确保这些权益得到法律的充分保护。无论您是否选择在我们出版社发表文章,我们都会要求每一位员工遵循行业内最高的道德标准、承担责任,并履行法律义务。
为了进一步保护作者的权益,我们在官网上提供了详尽的版权协议信息,供您查阅。在文章的再使用权利方面,新加坡艺博科研学术出版社持开放态度,严格遵守CC BY-NC 4.0出版条例。这一条例不仅为作者提供了版权保护,也满足了开放获取学术出版协会(OASPA)对使用权利的标准。
对于那些希望进一步保护自己文章的作者,我们还提供了CC BY-NC条例服务。根据作者选择的CC条例,文章的原始版权和再使用权利将在文章中明确展示。这样的做法不仅尊重了作者的知识产权,也促进了学术成果的合理传播和使用